(资料图片)
“今天有红烧木鸭香干,还有新做的麻花郎青团。”临近中午,上海柘林镇新寺村椿萱庭宅基养老点已聚了不少老人闲聊畅谈、等候用餐。该养老点近日开启试运营,同步启动老年人助餐服务,在这里,住宿加三餐每人每天50元,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还可适当予以减免。许多村民已率先预约了椿萱庭即将开启的宅基养老服务,对这一充满暖意的“抱团”式养老模式充满期待。(4月7日上观新闻)
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《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》指出,2020年中国农村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3.8%,比城市高出8个百分点,中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。随着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加剧,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,养老资源匮乏且服务水平低、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、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、家庭空巢化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、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因素的影响,注定了乡村养老必须走一条与城市养老不同的路径。这个路径就是互助式的“抱团养老”。
村民“抱团养老”更实惠更有熟悉感。新寺村创新了宅基地流转模式,椿萱庭就设立在同村的宅基上,入住老人需要将自己的宅基房流转至村里进行统一管理,出租后也能有一笔丰厚的租金给到老人手中,除去支付椿萱庭的养老服务费用,还能有相当一部分的结余。同时,由于入住人员基本都为本村组的村民,大家相互熟悉,而且邻居也可经常来串门。老人们闲暇时还能去自家菜地里犁地种菜,不会打破他们长年习惯的日常生活节奏。这种‘破墙’的模式,子女也更放心。
村民抱团为养老点服务,增加了家门口就业机会。椿萱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本村50岁左右的村民,由村内成立社会组织统一培训后上岗,椿萱庭还配有一处医疗站,由乡村医生定期坐诊。如果还能工作人员兼顾养老点外的上门服务,这无疑解决了更多中老年农民就业的难题。
当然,这种在宅基抱团养老的模式,必须建立在农民宅基地增值的前提下。近年来新寺村通过宅基地流转推进企业总部建设,引进培育了现代农业及骑虹文创等项目,促进了宅基地增值。也就是说,把农村经济搞上去,村集体有钱了,就可以预留一部分资金发展老年人“抱团式”养老,村民只需掏一点钱就可以加入村集体养老机构养老,享受老年生活。
总之,宅基抱团养老的模式,必须坚持村委主办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原则,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,和农民就业结合起来,和因地制宜与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起来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东方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